沿河而上——龙山
沿河而上——龙山
作者:一枚格子
三十七年前,我读大学的时候龙山还没有高速,我们的龙山同学小向和小贾,从龙山到吉首要坐一天的车,我总是对他们充满了敬佩,走一趟州府太难了。后来,我读到刘禹锡的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想,龙山,一定是一个让人渴望与之相约的地方。
工作以后,我去龙山几乎都是去吊唁同事家的老人,除了去八面山玩以外。我第一次去龙山是坐学校一位老师开的车,那时候还没有高速,我们从花垣走里耶去,同行的老师是谁我全忘记了。我们走的一路都是大峡谷,车辆每前行一步,就遇见不同的风景,我们仿佛听见流动的诗,看见流动的画。我们边走边停边玩,虽然路途遥远,但如旅行一般,眼睛是舒适的,心境是安逸的。好多年后我以为这条路就叫做乌龙山大峡谷,后来我百度才知道,它是县级公路,并不是乌龙山大峡谷。一条县级公路都这样魅力无穷,乌龙山大峡谷的美可想而知。
龙山县有著名的八面山和惹巴拉风景区、古镇贾市、里耶等。
八面山风景区有“南方空中草原”之称,平均海拔1200多米,上面空气清新,无论是步行徜徉还是骑马驰骋在草甸,都惬意自在。景区内有著名的燕子洞,相传是土匪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去燕子洞的道路蜿蜒曲折,我两次上八面山都没有进去。山上还有著名的小吃烤全羊。我们学校曾经和县人民医院在上面开展过一次联谊活动,有的年轻人从活动中相识相知相爱并喜结良缘。八面山上可以露营,可以看星星。早起可以观看云海,据说全年有200余天可以观云海,夏季为最佳观赏期,特别是7月观赏云海,云层翻滚如浩海,朝阳越出时云蒸霞蔚。远处,是一层层不同颜色的山峦,视力所及,让人心旷神怡。观云海,哪需要舍近求远去黄山?来到龙山即可。
从八面山下来我们可以直驱“惹巴拉”。“惹巴拉”土家族语,意思是美丽的地方。它地处龙山县苗儿滩镇,当地洗车河、靛房河和捞车河交汇,使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有丰富的非遗文化,如土家织锦、摆手舞等,让这个土家族古村寨吸引了州内外游客。你来到这里,可以在清清的河水里面嬉戏;可以观赏土家族民居;可以看阿婆在土家居楼里织土家织锦。织锦花色多样,可做衣裳,可做围裙,可做腰带,可做土家儿女定情的信物。你来到这里,走在鹅卵石砌成的路上,聆听大自然的鸟声,你走过长长的风雨桥,累了,坐在长廊上吹吹河风。时光在这一刻驻足,仿佛这里就是你要寻找的世外桃源。
“惹巴拉”的水让你流连,龙山的桥更会让你惊叹。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感叹阿房宫的奢靡豪华,告诫统治者要爱民方可长治。新时代的龙山桥却是迎接湘鄂两岸人民的连心桥。龙山和湖北来凤交界连接两省的桥有湘鄂情大桥、团结桥、接龙桥和龙凤桥。我们第一次去龙山就在晚上去湘鄂情大桥上漫步。这座桥连接龙山县岳麓大道与湖北来凤县武汉大道,全长585.8m,宽29m。晚风习习,我们走在桥边,看桥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桥的对岸就是灯火辉煌的来凤县。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没有移步来凤。同行的龙山同事告诉我们,这座桥从2014年通车,是龙凤经济协作开发区的标志性工程,有力地促进了两地“一水双城"配给发展。
我还去过龙山的贾市。因为学校一名教师的母亲过世,我们驱车前往贾市吊唁。她家住在贾市乡下,去她家要过一条正在河上施工的河流,我们踩着鹅卵石过河。老师刚刚工作,她的母亲就过世了。乡村的母亲千辛万苦将儿女盘长大,还没有看到女儿成家立业就撒手人寰。以后,我们这位年轻同事在生活中有了委屈,她没有妈妈可以倾诉了,造孽。贾市有龙山有名的古街道。据团结报记载,古街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如今尚存古代建筑有蔡家大院,周家大屋,黄家老屋,进士府第等。贾市是一座归隐大山深处的古寨。我的一个摄影师朋友曾多次前往古街,他说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古街道上,你不想回来,因为那里是穿越千年时光的人间心灵的栖息地。贾市现在已经合并为里耶古镇,我12岁时就知道里耶古镇。我老家就是石堤,我们回老家要经过里耶。从里耶去石堤镇可以乘船,可以走路。我的嫂子告诉我,我奶奶就是坐船翻船了,后来埋葬在里耶河边上。那时我的伯伯和我的父亲都还很小,等我的二哥他们长大了去找奶奶的坟墓再也没有找到。我的父亲成为孤儿才五六岁的样子,他被年迈的外婆带着一路颠沛流离,从四川一枝崖到湖南湘西花垣苗乡定居。我常常想他们也许先乘船,然后走路到了花垣乡下,因为那时没有车,即使有车也没有钱,一老一小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亲戚家。我每次看《红楼梦》里面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看见刘姥姥带着板儿跋涉在山路上,我的眼泪就簌簌掉下来。父亲的外婆去世后,父亲一个人在异乡寄居在姨外婆家里,以放牛为生,一天学校都没有进过。我们长大后多次开车回伯伯家,行驶的是宽阔的柏油马路。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是这样美好的生活,父亲和伯伯两位老人再也享受不到了。
里耶镇除了有名的秦简博物馆,还有网红米豆腐和油香粑粑那种油香粑粑,个大,一元钱一个,我们花垣的油香粑粑个小,一元三个,各有各的味道。我们去八面山的时候在那里吃到了油香粑粑。我第一次去里耶镇的时候,在那里买到了鹅蛋,3元钱一个,如今鹅蛋的价钱已经4元甚至6元一个了。
龙山是那么令我们神往。我有好多龙山籍的朋友,比如阿二,比如阿沈,她们曾经都是我的同事。阿二结婚的时候,她说,梅姐,你看,结婚照上的我和你长得很像,我们就像两姐妹一样。阿沈是从乡中学考到我们学校来。我们年龄悬殊,可是我们都爱说爱笑,一见如故。好几次我带她去蹭饭。她问我:田老师,我没有送人情,不好?我说,我们花垣做啥事都喜欢热闹,你是我妹,和我一起去,热闹,主人家喜欢。她们现在一个去了吉首,一个回到了龙山。
有一年暑假,我们“五朵金花”兴致勃勃计划去龙山避暑。芳妹给她妹妹电话,吃喝玩乐,妹妹全包了。到了约定的日子,我早早收拾行李匆匆往车站赶。我正准备掏出手机给大家买票,看见姐妹群里大家都在呼唤我:计划有变,改天再去。因为琴妹临时有工作安排。我的手机虽然24小时开机,但是我都是调无声的。妈妈在乡里开了一个小店,我上课如果忘了调声音,有时我手机就会猛然想起“微信收款12元”的提示语,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所以,我养成习惯把手机调成无声。几年过去,我们“五朵金花”不仅没有完成龙山行,而且我们走着走着慢慢走散了,可能我们“五朵金花”的龙山行再也没法实现。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去过一次龙山,主人好客留我们在龙山玩一个晚上。晚上余震不断,我们都不敢睡觉,大家围在一起聊天扯淡。我家猫咪12点还给我打电话问情况,真是贴心的小皮夹克。还有一年,好哥的父亲过世,我和阿二一起去吊唁。龙山县的殡仪馆离县城有一段距离,阿二要回到家去看老娘。我说我送你出去搭车。她说不认识人家怎么办?我说不认识怕什么?打个招呼不就认识了。我带着她出大厅,刚好看见有人发车,准备回城。我就大声喊:帅哥美女,搭下车回龙山城里。他们说:快上来!快上来!龙山人和我们花垣人一样,豪爽而大气。
除了龙山的旧朋友,我还认识了龙山的新朋友爱。我说是新朋友,可能是一厢情愿,我单方面将她定为我的朋友,其实她根本不知道不认识我。
爱是名作家,我的作家朋友红送我一本爱写的书《人间盐粒》。因为杂七杂八的事情,这本书放在我的床头,我一直没得看。上周日我有6点到10点的晚自习,我就静下心来读。我看了她写的自序《种书的人》,知道她是一个坚韧的土家姑娘。红妹告诉我,爱是我们湘西极少数的没有通过考试而凭借自己的才华进入体制内工作的人之一。我了解到她原名叫兰。我想起我们年轻时候常唱的那首歌: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种在小院中,希望花开早……兰花的花语是高洁典雅,淡泊美好贤良,其实这就是爱本人的写照。她的笔名更是诠释了她人生道路上的追求:爱古道溪,爱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她的作品《人间盐粒》我只读了第一篇《老屋印记》,其余的我要慢慢读慢慢咀嚼,我舍不得一口气读完。虽然只读一篇,但是我就被她文中所展示的内容所折服。爱在文中爱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水井湾的历史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是对乡村衰颓的思考。乡村百姓生活首先是要安居,安居方能乐业。我小时候家里贫穷,我们的家就住在一座石头房子里,两间房,一间厨房兼客厅,一间卧室,总共不足30㎡。大姐年龄大,借住在对面爷爷家,和爷爷的孙女一块儿住。我住家里卧室楼上仄逼的阁楼,烟熏火燎不算,夏天,常常会猛然弹出一条大乌蛇,吓我一跳。所以父母决定建一座砖房子,也因为穷,砖房子建好了也只有一间卧室。那时姐姐已经出嫁,父母住在店子里,我和妹妹就住在卧室里。我从小就能体会到安居的重要性。爱姑娘在她的文章中写到:老亥家建房子,全村人不分男女老幼都来帮忙,能做什么做什么,一栋新房子凝结全寨人的心血。可是后来老亥家的房子坍塌。叫花爷爷家的房子也因为没人居住而败落。丫丫婶娘家发生了火灾,烧了三户人家。“我”家的房子也遭受了一场火灾而毁灭。爱姑娘用朴实冷静的语言讲述一栋栋老房子随着主人命运而起伏沦落,房子就是是乡村衰颓的见证。她说:作为子民之一,我目睹了它坍塌下去的背影,我也有幸在它的版图上描了淡淡一笔。
二是对乡村女性命运的悲叹。过去,在农家,是不是一颗白菜也比女孩子的命要值钱?在《老屋印记》里,爱姑娘讲了小云姑姑的故事。她漂亮而聪慧,大方而勤劳,可是她的婚姻非常不顺,她先嫁给一个安徽人,再和河南人同居,又给另外一个河南人同居,婚姻道路坎坷。还有山月,一个捡来的女孩子,从来没有读过书,养母早早过世,她砍柴做饭,洗衣服,打猪草。又快又好。可惜,长大后她被男人包养,被羞辱,喝了农药而死,亲人们将她的尸首扔进河里。农村女孩,在娘家,好点的,虽有父母疼,但是还要看哥嫂的脸色。不好的,连父母哥兄都不待见你。我当了老师以后,总是在我的课堂用我自己的经历教育女孩子,一定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惜水井湾这些姑娘们没有遇见张桂梅这样的校长,幸好,爱姑娘就是一个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女孩。
三是对村民生存挣扎的记录。农村人的生存状态用一个字讲就是难。小说中的弯弯太太80多岁了,家里家里遭火灾以后她跟着儿子住,儿子性格暴躁,还打她,打了几天以后她就去世了。她的老公酒爷虽然看起来两人是夫妻,但是一年不说一句话,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冷暴力。这个老太太的生存是小人物苦苦挣扎的写照。小说还写了白水哥哥。白水哥哥的父亲是村里第一个喝农药去世的人,白水哥哥40出头就生病去世了,他死时他的儿子还在坐牢,他死时大雨滂沱。乡村像白水哥哥这样的人还很多,他们勤劳肯干,因为勤劳建了大房子,可是外出打工无法给孩子很好的陪伴,无法陪伴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年纪轻轻就触犯了法律。爱姑娘写《老屋印记》,老屋改变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乡村的苦难史。现在乡村房子都高大,可是一般只有老人和孩子在乡下。我曾经在一年的正月初四去过花垣民乐的一个乡村,那里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偶尔听见两只狗叫,没有一点过年的喜庆。我们小时候串东家走西家的那种热闹场景再也看不见了。
《人间盐粒》这本书附有一张爱姑娘的背影,且有题字:身体被束缚也格外渴求心灵上的自由和出路。我本不认识爱姑娘,通过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个对爱的执着的姑娘,她是龙山人不屈精神的化身。因为一个人我爱上了一本书,因为一本书我爱上了一座城。
沿河而上,遇见了龙山,遇见了爱姑娘,真好。
PS: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来源:花垣掌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