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成功

六七十年代,司机职业曾是一代人的梦想,想当一个汽车司机究竟难不难?

在当年,若想成为一名汽车司机,难度简直堪比登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司机是份极受欢迎的职业,有句夸张的顺口溜这么说:“喇叭一响,黄金万两;车轮一转,给个县长都不换。”那时候,并非谁都能握着方向盘,想开车绝非易事。司机在六七十年代是正经职业,要拿到驾驶证,必须先通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合格后才能参与跟车培训或专业培训。这期间,不仅得有单位领导批准,还得处好职工关系,人缘得好才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交通不便,物资短缺,汽车堪称奢侈品,是稀缺的生产工具,能驾驭汽车的人自然也成了“稀有人才”。当时的卡车就三种:长春一汽的解放、湖北二汽的东风、南京的跃进。小轿车里有红旗,但只有正省部级官员才有资格乘坐;上海牌和苏联的伏尔加,则由地区级(党政机关局级及以上)干部轮流使用;县委书记、县长能配备一辆北京吉普,就已经很不错了。

收入高!受姑娘青睐,让邻居羡慕。

有句话流传甚广:上世纪七十年代,听诊器、方向盘、劳资干部、售货员,是最厉害的职业。在那个年代,司机属于技术工种。

六七十年代的驾驶员分为五级十等。新手司机通常要花两年左右,才能晋升到最低一级的副五级,即便这个级别,工资也有40元左右,比普通人的收入高不少。

 

以前司机的工资里有“车补”这一项。更早的情况不太清楚,但三十年前的工资表,我记得格外清楚。那时候,厂里司机的工资常常比厂长还高,尤其是哪个月出了趟远门,差距更明显。外出跑长途,每天补助约1元;在市区跑,每天补助约0.6元。

 

当年的卡车司机“风光无限”,但想进入这一行,可没现在这么轻松。

听诊器、方向盘、大师傅(厨师)、售货员,都是那个年代让人向往的职业。尤其是售货员,是年轻漂亮姑娘争相从事的工作,热度差不多相当于现在小姑娘想当空姐;“方向盘”从业者,现在叫司机,那时候被称为“驾驶员师傅”,待遇堪比现在的飞行员。邻居大娘当年跟我说,长大了当个司机,家里有事开着车就能走。一方面是因为车辆少,司机属于高技术行业;另一方面是社会氛围使然,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很高,不亚于干部。

 

那时候卡车司机的门槛特别高,属于特殊工种。因为他们要先学汽车维修,再学驾驶。每个司机都会自己动手修车,毕竟那个年代没有汽修店、4S店,也没有救援服务,车子半路坏了只能自己修,所以每个司机都是修车高手,不会修车或修车技术差的,根本没资格当司机,工资自然也就高。

那个年代想当司机,得先进大单位的车队当几年装卸工,师傅看谁合心意了,才会让你跟着当学徒。跟着师傅跑两年,学修车,之后才能考驾照,再当副司机。那时候学开车可不像现在,啥也不懂就能直接上车。头三年,先学洗车、擦车、修车,还得挨骂,看你人够稳重了,再进行静态体验;过段时间,看你确实稳当了,就在没人的路或路况好的地方先开一小段;之后师傅带着开,等熟练了先跑短途,最后才能独立驾驶。

 

真正能自己当正司机,至少得花五年时间。考驾照要半年,还得天天去学,先学理论和机械常识,然后找块人少的空地,把一个后轮悬空练习踩离合、挂挡、换挡;熟练后练习上路,最后就是天天练倒杆、移库。到了时间参加考试,先考理论,而且理论题得从头答到尾,不像现在的选择题这么简单。理论过关了才能考倒杆,倒杆过了就是最后的路考。如果理论不过关,后面的考试就永远没法参加。合格后先发一个没有塑料皮的白皮证,叫实习证,半年内没出事故,才能换发带红塑料皮的正式证。

不同的年代造就了全能的驾驶员,他们在不同地域扮演着不同角色,地位相对较高,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别只看他们挣钱多,那时候的司机都会修车,不会修车根本开不了车。那个年代的司机,能自己拆装发动机及三大总成,比现在的工程师、专家懂得都多。当时车子出了问题,都得司机自己现场解决。

 

那时候的方向盘和离合器,用力大到能让人虚脱,到了晚上浑身都疼。而且那时候车坏了,小修基本都得自己来。开的旧车多了,练就了一身本事,汽车开起来有什么声音,一听就能判断哪里坏了。现在开货车的,可能已经没这份技术了吧!

 

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司机可不止能吃香喝辣,走到哪都会被高看一眼。搬家之类的事能找到司机帮忙,会被当成贵客招待。以前交通出行很困难,班车很少,普通人都想巴结司机,路上挥手想搭顺风车,司机一般不搭理,但要是漂亮姑娘,司机就会让她上车,坐在副驾驶(以前多是大货车)。六七十年代,大单位的司机有很多优势,可以顺带捎点私货、带人……跑长途还有补贴,确实是份很吃香的好工作。

那时候我们县最好的工作,就是供销社的驾驶员。他们一个月去一次省城交山货,回程就拉生活物资。当时我们县到省城要走三天,好多人一辈子都没去过省城。那年代,给供销社拉货,送到地方后,司机说想买二斤糖,供销社一般都会卖;给生产资料送化肥,去了买两袋也没问题。这些东西,平常人根本买不到。老电影《一路顺风》(陈宝国主演)就真实再现了这种情况。

 

七十年代的驾驶证是塑料皮小本,有红、蓝两种颜色,正面有金色的天安门图案,还会反光。里面的字都是手写的。当时解放车的转向灯,在驾驶室里面的挡风玻璃处有个箭头标志,晚上会亮,上面红色、下面绿色。那时候叫驾驶员,不叫司机。驾驶员不止是开车,还得会修车、保护财物。而且那时候没有导航,交通很落后,跑长途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就说不踩刹车下山这技术,现在的普通司机根本做不到。

 

70年代,对司机的管理特别严!我从广州沙河口往从化沿广从公路开,在沙河口被路政管理员拦下来查车、查证;到了从化又被拦下检查,说我超速。我就纳闷了,凭什么说我超速?他让我到车后看看,原来我离开沙河口的时间都记在那里了。那个年代没有手机和测速器,就用这种原始的方式进行管理。

那时候能开车还是挺光荣的。开着解放牌跑三四十公里,尤其是在西北地区,路况极差,净是搓板路,还没有加油站,不管往哪走都得背几个大油桶。遇到车抛锚,挨冻受饿是常事,也挺辛苦的。不过那时候的人都很有奉献精神,没什么怨言,再苦再累也不觉得啥。

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热门评论
  • 刘桂菊1397433 LV14 妃子
    2楼
    路过
    8-26 10:33 · 湖南
    1 回复
  • 可以清心也 LV15 路人
    3楼
    好好好
    8-26 11:10 · 湖南
    1 回复
  • 子卿 LV3 里正
    4楼
    现在司机不值钱了
    8-26 12:57 · 湖南
    1 回复
打开掌上湘西 APP,查看全部7条评论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最热湘西圈
  • 风雨过后见🌈

    春风吹

    0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掌上湘西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